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提案建議辦理結果公開
關于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第155號協辦意見的函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現將姚存貴代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提案,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一、大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實施效果。以提高中央臺和省臺廣播電視節目入戶率為重點,采取多種技術手段,加大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力度,重視完善和發揮現有無線轉播臺站的作用,利用無線、有線和衛星等多種技術手段,力爭使農民群眾收聽收看到套數更多、質量更好的廣播電視節目。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覆蓋體系,做好農村接收廣播電視的服務工作,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運行服務機制,確保村村通長期有效運行。
二、積極發展農村電影放映。實施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加大專項資金投入,重點做好配送電影流動放映車和電影拷貝工作,豐富農村電影片源。加強農村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和農村科教影片的放映。采取定點、流動、錄像放映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農村電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加強農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
三、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以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積極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重點支持邊遠貧窮地區鄉鎮、村基層服務點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要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統籌規劃,綜合利用,使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逐步具備提供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的能力。要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以共建方式發展基層服務點。
四、推動服務“三農”的優秀刊物出版發行。以農村“閱讀季”為抓手,實施服務“三農”重點出版物發行工程,出版單位選題規劃要向農村傾斜,重點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務“三農”為主的出版單位,增加農民群眾買得起、讀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讀物的品種和數量。發展農民書社等農民自助讀書組織,為農民群眾讀書提供方便。繼續實施送書下鄉工程。以政府采購形式,每年集中招標采購一批適用于農村的圖書,直接配送到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鄉村文化站(室),方便農民群眾閱讀。改進報刊訂閱發行工作,縮短發送時間,使農民群眾及時看到報刊。
五、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縣、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充分發揮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動室的作用。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學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定時就近向農民群眾開放,把中小學校建成宣傳、文化、信息中心。對偏遠山區,由政府給鄉文化站配備多功能流動文化車,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文化服務。
六、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對重要的公共文化資源進行合理調整,逐步增加為農村服務的資源總量。始終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新聞媒體把面向基層、服務“三農”作為主要任務。
七、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農村文化活動要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堅持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豐富和活躍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組織花會、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緊密結合農民脫貧致富的需求,倡導他們讀書用書、學文化、學技能,普及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以創建文明村鎮、文明戶等為載體,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根據時代的特點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不斷充實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
八、著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對農村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完整并具有特殊價值的村落或特定區域進行動態整體性保護,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傳承機制。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剪紙、繪畫、泥塑、雕刻、編織等民間工藝項目,戲曲、雜技、花燈、舞獅舞龍等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項目,古鎮游、生態游、農家樂等民俗旅游項目。實施特色文化品牌戰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鎮、名村、名園、名人、名品。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2022年6月30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社會事業促進處 ?5169639
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 網站聯系電話:0951-5169901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北京中路159號
寧ICP備19000526號-1? | Copyright 2009 www.pashugu.com All Right Reserved 網站標識碼:6400000046 寧公網安備 64010602000541號